2011年3月27日 星期日

【食書感想】告白


書名:告白
作者:湊佳苗 著 丁世佳 譯
出版:時報出版


大綱:

當倫理和正義分歧,你該選哪邊? 一位中學女老師在校園游泳池內發現自己的四歲女兒意外溺斃,後來經她私下調查,原來是班上兩位學生謀殺的,但殺人動機實在荒唐。痛失愛女的老師辭職,不向警方申請重新調查,而在結業式那天向全班學生告白真相,並透露了她的復仇計畫,在學生們的心底種下恐懼的因子……

全新的校園犯罪書寫 作者利用《罪與罰》的反推理手法來心理分析新世代教育和校園犯罪,各篇章由受害者親人、嫌疑犯學生、嫌犯的家人及女同學等主觀視角分別告白,一步步逼近犯罪動機的核心,藉此也提出許多重要問題,像是師生親子關係如何有效溝通、校園犯罪的法律面和道德面的懲罰該如何拿捏、如何與疑似有問題的學生相處來預防犯罪、如何落實個別化人格教育、青少年犯罪的法律規章是否該檢討等等,小說適切地用個人的自白故事點出當今教育出了問題的因果所在。

全書的結局極具爭議,是「考驗大家的倫理觀和正義感」(本書日文版編輯平野優佳的話),《讀賣新聞》報導說很多人就是因為想跟別人討論一下這個結尾,而向身邊的人推薦此書。

感想:

想看很久了,終於在昨天圖書館預約書到了之後,馬上把它給嗑完了(還算小本,很快)。裡頭的描述真的很讚,每個角色做任何事的原因都有闡述到,也很切合其心智年齡。真的很多時候,一些無可挽回的事都是衝動或鑽不出牛角尖的下場。我們每個人在困境時,可以怪罪任何事物,但最終決定的永遠是內心的自己,不可避免地要承擔自己所做的後果。不管是家人的疏離導致心理需求異常,或是家人的溺愛導致心理壓力更大。其實任何事情,也許以局外人角度看來沒什麼,但在當下的極大壓力中,又有多少人能撐住而過了關卡?

話說看完小說後,我隔天就看電影版(忍很久)。兩者我覺得互有補充,小說對於溺愛的母親跟溺愛中的嫌犯B有更多的描述,但電影對於班長卻有多一些的側寫(多一些鏡頭也不錯! XD)。而且電影有將小說中每個人的"告白"給串接起來,因此雖然後面改蠻多的,並不影響原著所需表達的意境。不過我還是不懂松隆子最後一幕的最後一句"開玩笑的!"有啥涵意就是了...

跟誤入岐途後回歸正道的人相比,一直都循規蹈矩的人絕對比較偉大。可惜的是這種人是不會成為聚光燈焦點的。 by 悠子老師 <告白>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