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2月17日 星期六
【食書感想】陳儀的本來面目
書名:陳儀的本來面目
作者:陳兆熙
出版:印刻
大綱:
陳儀何許人也?
1945年,日本投降,陳儀出任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行政長官。
1947年,台灣爆發「二二八事件」,陳儀引咎辭職。
1950年,以「煽惑軍人逃叛」罪名遭槍決。
陳儀字公俠,後改為公洽。1883年生於浙江省紹興縣。早年留學日本,學習軍事,畢業於士官學校及陸軍大學,並加入旨在推翻滿清政府之革命組織「光復會」。返國後,曾任浙江都督府軍政司司長、浙江省第一師師長、浙江省省長、國民政府軍政部次長、福建省主席、行政院秘書長等要職。1945年日本戰敗,陳儀出任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行政長官並兼任臺灣省警備總司令。1947年因「二二八事件」,黯然離職。次年,復出任浙江省主席。1949年,因涉嫌慫恿時任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與中國共產黨談和,遭解除職務並予軟禁,嗣轉押至臺灣。1950年,「以煽惑軍人逃叛」罪名,遭槍決。
在台灣的現代史中,陳儀因「二二八事件」名留史冊,且多受譴責。一般評論指他治台期間,失政在前,鎮壓在後,導致屠殺無辜,最終又因擬「投共」而遭槍決。然而在背負「二二八」的歷史罪責與「貪官」、「屠夫」的標籤下,真正的陳儀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?本書收錄數篇文章,包括曾與陳儀在台共事的部屬之回憶,簡述陳儀生平,並根據他長年之行為模式及其他曾與之長期相處者之言論,探討陳儀的思想及人格特質,在主流歷史定論之外,還原陳儀的本來面貌,也提供讀者另一種解讀歷史的思考方向。
感想:
我從國中、高中學歷史時,就覺得陳儀是個大壞蛋,二二八事件的兇手。不過這本書是從他旁邊的人去側面紀錄一些事情,也許有些過於美化,所以可信度應該比編輯歷史的史"官"來得貼近事實,所以看完之後,對陳儀有大為改觀。原來他不單是個又矮又胖,還留著鬍子的臭傢伙,蠻有為的又有行動力。
有趣的是,他欣賞的歷史人物是歷代改革最猛的几個,像是王莽、王安石和張居正。但他們的改革行動及改革結果在當時都引起爭議,是毀譽參半,甚至毀多譽少(ex.王莽)。結果228事件就是他過於激進的改革,又不解當時的民土風情,加上一些時空背景,造成了無可挽回的錯誤,也害了他自己。
這本書前半段還好閱讀,後面補進鄭士鎔的"細說我所認識的陳儀"一文,那就一堆人名外加用語太文言,讀得好痛苦,所以只要看前半段就好 XD。
「自我接事以來,一般的批評好的多,將來或許會變壞,等我離開以後,又會變好的,這是我的經驗。所以這些說好說壞的話,我一直不大注意。我終究還是個我,保持著本來面目。」
─陳儀,一九四八年七月十八日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