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9月4日 星期六

怎麼世足過了,Google還放球上去?


原來是C60-碳六十 ( Buckminsterfullerene 巴克球 )的25周年阿~,而且google首頁用滑鼠轉它還會動悠。這世上有些東西的發明或發現其實是一種巧合,像這個巴克球天文物理研究「正打歪著」的意外收穫。

在1985年,英國化學家柯洛托(Sir Harold W. Kroto)為了探索在可見光與紫外光之間,是否存在屬於微小石墨碳粒的星際塵埃光譜,在柯爾(Robert F. Curl)與史莫利(Richard E. Smalley)的協助下,以聚焦雷射蒸發石墨,再與鈍氣混合由噴嘴噴出冷卻,並以質譜儀記錄產物,測出含有偶數個碳原子的碳簇(carbon cluster),這就是發現的由來(註)。


但為啥取名巴克球勒? 因為1967年加拿大蒙特婁世界博覽會中,美國館是由傳奇設計師巴克明斯特‧富勒(R. Buckminster Fuller)所設計,他設計的圓頂建築物剛好跟碳簇的組成架構就好像預言般契合(如下圖),所以叫做巴克球(Buckyball),也稱做富勒烯(Fullerene)。

這玩意兒有啥厲害之處? 這麼值得紀念? 富勒烯是一種堅硬的材質,它的硬度超過鑽石,它能導電且導電性勝於銅,但重量只有銅的1/6,另外軔度是鋼的100倍。看起來好像真的很厲害~ 但未來能做啥用途,就看發明家拉~ XD

註:其實更早之前,像1970年就有日本科學家大澤映二(Eiji Osawa)提出C分子假設,1984年由美國紐澤西州的Exxon實驗室的Rohlfing, Cox和Kldor也有發現富勒烯的光譜。但可惜的是他們都沒持續研究下去,不然諾貝爾化學獎就是他們的了。只能說做任何事,除了知識之外,對異常的敏感度跟堅持下去的信念是不可或缺的成功因素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